信息安全与中国信息产业强国之路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不久前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等重要论断,把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下一步推进网络信息安全和信息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各种迹象表明,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国家高层非常重视的问题,从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成立,到国际电联专门推出全球网络安全指数新概念;从美国政府“严密审查”联想收购IBM的低端x86服务器部门,到微软Windows XP“退役”引发中国两亿用户的安全顾虑,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信息安全形势对我国的信息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如何建立科学的信息技术研发体系、产业发展体系、创新体系是目前我国信息产业面临的重大课题。就此话题,中国经济时报圆桌论坛邀请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曲成义、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博士丁艺、浪潮集团党政民生行业部总经理曹江阳进行了专题讨论。

信息安全受制于人

中国经济时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提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论断也表明了我国当前信息安全的严峻形势。目前,我国的信息安全事实上是受制于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曲成义:“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这个重要论断给予我们时代一个光荣的使命。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网络安全保障的网络强国,这是中华民族当代的一个重要使命和光辉的前程。

当今世界,网络和信息化发展迅速,正在深化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次,成为国家治理、社会发展、商业兴旺和民生幸福的重要环节。信息网络的普及和壮大正在快速推进,对国强民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制约信息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即网络安全是否有强有力的保障。网络安全一定要从顶层设计开始,从战略研究入手,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安全产业发展。

当前我国一些高端信息安全核心技术还相对滞后,制约某些重要信息安全产业和应用的推进,影响一些高端应用领域的主动权和可控权,为了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安全产业的发展,采取果断对策,提升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

丁艺:信息安全的自主可控已经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尤其是“棱镜门”事件的发生,对全世界各国的网络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稳定的先决条件。我国很多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信息系统大量使用外国信息技术产品、装备和服务,它们对于监控者来说几乎是透明的,很容易遇到重要的网络枢纽、要害数据中心遭到恶意攻击、重要信息外泄等情况,从而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纵观整个信息化行业,我国在网络、软件、芯片等诸多重要的IT技术基础设施上大都采用了国外公司的产品,国内企业的市场需求明显不足,不利于自主创新与民族品牌的发展,这反过来又加重了我国对于国外技术设备的依赖性和不安全因素。

曹江阳:目前我国信息安全形势严峻,信息安全受制于人,从手机到服务器、从办公软件到操作系统、从搜索引擎到无线通信,国外的信息产品已经渗透到每一个环节。个人信息安全方面看,也就是个人隐私的泄露以及相关信息被窃取,美国NSA每天收集全球大约50亿条手机通话定位信息,而这些个人零散信息通过大数据处理等技术进行叠加拼接,就可能会形成关系到我国相关经济活动等的重要信息;组织级信息安全主要指一个组织的信息安全问题,由于历史上技术的原因,在很多组织中,特别是很多重要行业中核心业务系统架构应用了很多国外的产品,从硬件基础平台到软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即使采用了一定的安全防护手段,但是国外机构通过设置系统代码主动窃取、网络攻击等相关手段,都能给我国关键行业的核心系统信息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中国经济时报:面对如此现状,目前政府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关注国家信息安全问题?

曲成义:主要从宏观管理方面看,应强化国家信息安全的指导,建立国家信息安全的组织领导体系,保障对国家信息安全的前导性和权威性;出台强有力的国家信息安全的指导性策略,汲取专家智慧,抓紧信息安全高端领域的核心技术,出台系列的强有力的指导性对策文件,推进核心技术研发和核心产品的市场,保障信息安全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组建权威的信息安全专家队伍,对企业和用户发挥权威性指导作用,为国家构建网络安全强国出谋划策,包括国家安全技术领域、安全产业领域的信息安全应用领域的专家队伍,以指导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产业的信息安全应用领域的有效发展。

必须调整优化信息产业布局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信息产业大国,但还不是信息强国。要强化信息安全,首先就必须调整优化信息产业布局,只有先走上信息产业强国之路,才可能实现信息安全保障。

丁艺:要成为信息产业强国,首先,要建立起基于“产学研一体化”的创新平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与各方利益紧密联系的合作平台与共同体。鼓励企业和大学、科研院所通过共建实验室等具体的科研技术创新平台,建立起企业与大学、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研发机制,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使技术创新成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其次,充分消化利用新思想、新技术,重点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基于互联网的现代服务业。重点支持包括电子信息技术与服务应用、与装备技术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内的信息设备服务;包括适用于多元互联网平台的电子商务、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移动支付等基于互联网创新的新型服务业;基于数字互联网技术的创新与消费习惯相结合产生的数字化消费和数字经济。不断对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行业内,具有高度服务性并与传统制造业密切相关的信息技术产业进行整合,加大调控力度,不断引导、孕育出具有高度创新性、高度技术附加值的产业形态和价值形态。

最后,紧贴国家“加强信息消费”的相关政策,顺应居民消费习惯的变化。紧紧把握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机遇,全面加快提升宽带业务技术、加强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服务业的结合,促进以网络视频等为代表的互联网型信息服务消费热点不断呈现。

曹江阳:大国靠贸易,强国靠技术,关键靠创新,这已是大家皆知的道理。我国作为信息产业大国,毋庸置疑,但更多的是已有技术产品的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不够。从产业的角度应该鼓励扶持中小型企业,发挥中小型企业的原创力,并支持中小企业创新与国内大公司大规模兼并重组,为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提供更好的应用空间;另外进一步发挥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科技成果要有更大的市场应用空间以得到有效转化,同时反哺研发端机构,实现良性互动,形成产学研相互推进发展的局面。

中国经济时报:成为信息产业强国,基础软硬件的研发是不可逾越的门槛,这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领域。但目前我国在基础软硬件研发方面还面临很多问题,国家的信息技术基础科研战略和政策应该如何适应今天的信息化快速发展形势。

曲成义:在信息安全核心技术领域,必须下决心给予大力的经费和人才支持,经费是保障,才能产生创新技术的有效产品,没有强有力的投入,就不会产生坚实有效的成果,这需要主管部门的果断决策。

抓好信息安全技术产业和信息安全技术应用的典型领域部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抓典型,树样本,系统研究总结先进产品与应用的样本,从实践中全面推进信息安全技术与产业的发展。

构建网络安全强国,这是国家安全当前的一个重要使命,是推进国家信息安全全面快速发展,保障国家经济有效增长,人民生活有效提升,社会稳定安康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大力发展信息安全技术产业,支持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为构建网络安全强国做出贡献。

丁艺: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出台对具有核心技术与知识产权并且极具创新能力、安全可控的企业,要给予必要的政策、资金支持,鼓励相关企业与研究机构进行科学研究创新工作。制定包括技术标准、业务标准、流程标准、配套设施标准在内的自主可控的网络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在国家层面,应当针对信息产业的发展需求,建立专门的专利分析机构,对未来信息产业发展有影响的国内和国际专利申请情况进行分析,对可能产生垄断和壁垒的专利申请应当即时预警,对已经形成壁垒或垄断的专利,提供在知识产权方面的相应应对策略和战略分析等。

曹江阳:信息技术基础科研战略和政策的制定需要非常注重考虑与应用的结合,战略目标的政策的制定既来源于应用,更重要的是需要回归应用,调整政策去更多地鼓励和促进基础科研技术的产业化和应用市场化。比如全国产化的核高基课题,构建了全国产化的系统环境,从芯片到数据库和应用软件,各方面的产品适配已经取得重要成果,那么就需要为全国产化提供更好的应用市场空间,通过政策制定推进某些敏感性应用将之构筑在全国产化的环境中,在满足应用的前提下,系统亦逐步优化升级。

中国经济时报:这就涉及到了技术创新问题。但从当前的创新体制机制上看,企业是国家创新的重要主体,而当前我国IT企业却都是各自孤军奋战,没有形成合力,中国IT企业如何形成协同创新机制值得重视研究。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如何从机制上保障创新、鼓励创新,使创新活动能有效延续、继承、升级,避免重复建设,都应该是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认真思考的问题。

丁艺:技术创新,首先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为纽带”,通过相关协同创新平台机制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建立跨不同IT企业之间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等研发平台,促进企业之间的创新交流合作。

其次,应建立企业间的创新平台机制,打造具有特色的“信息技术创新生态产业圈和产业链”。在相关行业协会与平台的基础上,突出“研发合作”与“创新协同”为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创造更多沟通、对话与合作的机会,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构建和发展,是整合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迫切要求,是促进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打造集“上、中、下”企业于一体的“信息技术创新生态产业圈和产业链”,真正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开拓市场。

曹江阳:企业是国家创新的重要主体,在我国的IT发展进程中,涌现了很多如浪潮、华为等有代表性的企业,中国也有自主的处理器、数据库、中间件,但是都做不大,因为我们面临的竞争是中国企业的“一个点”,并没有形成产业链的合力,基本是在某一个或几个方面分别与国外的先进IT企业竞争。如何形成协同创新,重要的是产业联盟的建立,通过龙头企业与其他企业联盟,形成产业联盟,协同创新,共同构建产业生态链,从而能够与美国进行产业链之间的对话和融合,实现IT产业的转型升级。如2013年在工信部、银监会等政府机构支持下,浪潮牵头成立了首个面向关键应用领域的IT产业联盟,涵盖浪潮、锐捷、东方通等多家IT软硬件企业,从基础平台、操作系统到数据库、中间件,联盟成员共同进行国产化适配,制定产业相关标准,形成很有效的主机产业链合作,构建主机产业“生态圈”。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在信息产业发展中的关系

中国经济时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各种经济平等发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事实上,在信息产业领域,同样迫切需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在信息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系。

丁艺:第一,市场要在信息产业中发挥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这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政府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尽量不做具体的指挥,做到“不失位,不越位,恰到好处”,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第二,政府要在信息产业发展中起到宏观的引导方向、产业资源优化调节的作用,为信息产业发展搭建一个鼓励协作、自主创新的良好、公平、高效、执法严格的发展平台和生存环境。

第三,针对目前某些需要重点加强发展的信息产业部门,政府需要综合运用财政、税收、政策等多方面的综合扶持措施,通过建立相关产业联盟平台或“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为相关企业合作提供机会,为中国本土化的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人才、政策支撑。

曹江阳:信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市场的有序竞争需要政府的引导。首先政府是信息化建设市场需求的主要提出者之一,具备IT市场需求风向标的作用,政府在采购需求中应该主要考虑国产化产品与解决方案,特别是在目前面临的严峻信息安全形势下,为国产产品提供更多的市场空间和生存土壤,而目前国产产品已经在性能、架构、功能等方面能很好地满足政府应用。

其次,市场的有序竞争需要政府的引导,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加强产业政策与财税、金融、投资等政策的协调配合,积极通过政策引导、顶层设计、制定标准、投入资金等方式引导IT市场的发展和有序竞争。以政府购买IT服务为例,我国也在积极通过政府采购服务的方式推动IT服务市场的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从企业角度看,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像华为、浪潮这样的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中国企业如何面对当前全球信息安全形势,实现国际化战略?

丁艺:首先,中国IT企业的国际化之路,也需要有一个具有长远规划和眼光的顶层设计,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参与进来,共同制定一个中国本土IT业企业实现国际化的整体战略规划,这是一个涉及到中国产业升级转型的重大问题,政府部门与科研机构必然要起到提纲挈领、宏观引导大方向的作用。

其次,政府在IT企业国际化的过程中,需要用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以引导,促进那些自主研发、创新驱动的企业不断发展;同时政府也要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将国际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转化为良好的优势互补。

最后,对于IT企业来说,当前云计算、智慧城市、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思想不断发展的客观环境,都为我国IT企业实现国际化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应该把握住这些新的技术机遇,利用好“后发优势”,推进技术创新,建设完善具有高度自主知识产权和安全可控的、具有自身特色的软硬件产业链生态系统,立足发展中国家市场,积极探索开拓发达国家市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IT产业国际化之路。

曹江阳:企业走向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例如浪潮已经在53个国家实现了产品销售,在26个国家设有分公司或者代表处,已形成了输出产品、输出技术、输出理念的发展模式。在当前全球信息安全形势下,对于国内企业的国际化道路既有挑战,但更多的是发展机遇。由于美国引起的各国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各国在购买美国IT产品时,会逐渐变得慎重,为中国的IT产品海外销售其实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特别是加大亚非拉等地区的相关市场开拓力度,同时要形成输出技术和输出理念的发展模式,通过开展大量的援外培训,在国外当地建设合资公司等,输出相关技术和理念,强化国际影响力。

Leave a Comment